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前言·】——»

【“未经授权,禁止搬运,违者必究”】

据悉,在杭州私募跑路事件中“踩雷”的机构,不仅有市场上管理规模最大的证券私募FOF基金之一的华软新动力,还包括云南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

其中,云南信托方面表示,已对相关情况进行排查,认为已严格按照信托文件约定履行受托人职责,投资操作均遵循投资者意愿。不过云南信托“踩雷”规模约在10亿元左右。

事实上,云南信托所投入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高净值客户以及部分小金融机构,这也成为云南信托需要承担的潜在风险。

除云南信托外,据多方信源透露,至少还有5-6家信托公司也陷入是次事件,最大的一家信托涉及的资金规模约在30亿元。

而在先前曝光的华软新动力之外,预计后续这些信托公司也会陆续对外披露风险,采取法律手段保护投资者权益。目前这些信托公司已经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调查,但具体情况仍有待进一步披露。

事情缘起于上周华软新动力发布声明,称其管理的部分私募基金产品最终投资至深圳汇盛私募,但汇盛发生违约导致产品无法兑付。

据了解,华软新动力管理规模超百亿元,是市场上最大的证券私募FOF基金之一。汇盛此前声称自己主要采用量化对冲策略,但实际上仅是将资金再转投给了另一家名为杭州瑜瑶的私募基金公司。

而瑜瑶早在今年6月就已被证监部门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其运营高度异常。华软新动力对于自己旗下FOF产品选择失误,以及由此对投资者造成的困扰和损失表示歉意。

尽管如此,华软新动力强调公司整体依然正常运转,其他在管产品也一切正常。 这起事件再次凸显出多层嵌套的私募产品存在的监管盲区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严重,上层机构往往难以穿透监测资金最终流向,也就很难发现底层资产的真实情况。近期监管部门已密集出手加强对私募行业的监管,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业内人士指出,各私募机构也应提高风控和监测水平,避免再出现“踩雷”事件。与此同时,广大投资者在选择私募产品时也需谨慎,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陷入高风险的投资陷阱。

目前,华软新动力及相关信托公司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损失,但仍有大量投资者利益可能受到影响。业内专家建议,投资者应保持理性,与管理机构保持沟通,密切关注后续进展。

内容分享:
【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Top